关于做好许昌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的通知
文章来源:许昌政协 发布时间:2024-12-30 阅读量:3218
市政协委员,市政协各参加单位,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:
联 系 人:朱丽娜 2969822 13803744666
附件:1.河南政协APP二维码
2.不予立案的情形
3.提案参考选题
政协许昌市委员会办公室
2024年12月30日
河南政协APP二维码
不予立案的情形
1.与党的基本理论、路线、方针、政策不相符的;
2.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;
3.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;
4.与政协章程或者全国政协、省政协、市政协全体会议决议及常务委员会会议决议相违背的;
5.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、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;
6.民主党派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;
7.已进入民事、刑事、行政诉讼程序或者行政复议、仲裁程序的;
8.涉及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审查和调查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;
9.超出人民政协履职范围,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求进行质询或者追责的;
10.超出本市管辖范围的;
11.指名举报的;
12.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;
13.宣传、推介具体作品、产品的;
14.属于学术讨论的;
15.内容空泛,没有提出具体明确建议的;
16.单纯要求机构编制,或为具体项目争取资金的;
17.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;
18.提案委员会审定不予立案的其他情形。
提案参考选题
(提案题目可根据撰写内容自定)
1.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;
2.加快推进“经济强市、创新强市、开放强市、文化强市、生态强市”建设;
3.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;
4.深入实施质效提升行动,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;
5.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;
6.做优做强龙头企业,培育专精特新企业,加快壮大中小微企业;
7.推进新型工业化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;
8.推动产业链群做优做强,提升重点产业链群能级;
9.运用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抓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;
10.做强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;
11.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持续强化“两新”政策落实,着力扩大内需;
12.借鉴“胖东来式服务”经验,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;
13.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,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;
14.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作用,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效,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;
15.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;
16.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,持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,做优做强县域经济;
17.统筹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健全区域协调发展;
18.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,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
19.加强创新平台建设、创新主体培育、创新人才集聚、创新生态优化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;
20.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;
21.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,扩大物流覆盖面;
22.进一步健全完善担保机制,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调贷续贷难题;
23.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,丰富全市金融业态,促进金融资源集聚;
24.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,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;
25.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;
26.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体系;
27.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;
28.完善提升农村商业设施,培育“小而美”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;
29.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;
30.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;
31.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;
32.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;
33.积极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;
34.深入推进“许昌英才计划”,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育;
35.加大文旅消费宣传推介力度,加快培育数字、绿色、智能等消费热点,打造国内重要消费目的地;
36.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,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;
37.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实现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;
38.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改善农村、社区医疗卫生条件,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;
39.完善公共卫生体系,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;
40.挖掘中医药、生物医药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医药产业;
41.加强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,增加群众休闲运动场所,丰富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;
42.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、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关爱服务体系;
43.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,扩大普惠养老服务;
44.促进普惠式、高水平托育服务发展;
45.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抓好稳岗就业工作;
46.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关注和推动残疾人事业,发展慈善事业;
47.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,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;
48.深入推进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精准落实惠企政策,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;
49.加大企业纾困解难力度,规范涉企执法行为,提升助企服务质效;
50.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,坚持依法行政,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;
51.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,加强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安全、防灾减灾等工作,维护公共安全;
52.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,完善公益诉讼制度,促进司法公正;
53.全面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;
54.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;
55.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有序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加强城市基础建设管理;
56.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科学处置存量商品房;
57.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建立健全文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;
58.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,强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,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;
59.完善公交建设公交线、场、站,加快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建设和改造;
60.加快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,有效缓解停车难、行车难;
61.优化小区物业管理,重视和加强老旧电梯使用、维修改造与安全监管,科学有序推进加装电梯工作;
62.推动垃圾源头分类收集,优化收运处置体系,进一步提高工业废物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;
63.提升冬季供暖服务水平,保障居民冬季供暖;
64.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、“无废”经济;
65.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,深入推进污染防治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