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东坡人生,悟处世智慧

文章来源:许昌政协 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7         阅读量:81

林语堂说,“一提到苏东坡,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。”这句话,道尽了千年以来世人对这位文豪的偏爱。毛泽东盛赞他的词“气势磅礴,豪迈奔放”,打破了晚唐五代的柔靡之风;法国《世界报》将他列为“千年英雄”,全球共选出12位,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。这些跨越时空与国界的赞叹,勾勒出苏轼非凡的人生轮廓。今天,让我们循着这些视角,翻开《苏东坡传》,走进这位传奇人物


图片


苏轼诞生于四川西南的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眉山,此地文人辈出,在两宋期间孕育出的进士多达885人,史称“八百进士”,眉山之所以成为进士之乡,主要原因在于其文教昌盛和重视教育。苏家作为当地名门望族,家庭文化氛围极为浓厚,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,苏洵在27岁之后,突然发奋苦读,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了苏轼的学习态度,这就是身边榜样的力量。母亲程夫人是当地名门之女,受过良好教育,常以圣贤诗集教导苏轼兄弟。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,在这样高质量的父母陪伴下,苏轼自幼熟读经史子集,潜心研习诗词歌赋,为日后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天花板,不仅是天才,更是一个全才,诗词歌赋、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比如,他那句诗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让杭州旅游火了千年;他写的词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,可谓千古绝唱;他写的书法《寒食帖》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;他画的《枯木怪石图》拍卖4.6亿港元,创下了当时中国古画第一高价。除此,苏轼还在美食、教育、医疗、水利、建筑、服饰、音乐、酿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

作家余光中曾说:“我如果去旅行,不会跟李白在一起,因为他不负责任,也不会选杜甫,因为他太苦了。我会找苏东坡,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。”这也许是世人皆爱苏东坡的缘由吧。


喜爱他,因为他在逆境中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。从进士及第到请求外调,从造福一方到阶下囚徒,从位高权重到放逐天涯,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辉煌而又坎坷。三次被贬,换做旁人早就一蹶不振了,他却能苦中作乐,满腔豪情,笑傲人生。没有粥米果腹,他就开荒种粮;没有美酒下肚,他就亲自酿造;没有地方落脚,他就搭建雪堂。黄州,虽生活困苦,却能在东坡之上,开荒种地,以“东坡居士”的身份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写出《赤壁赋》《后赤壁赋》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等流传千古的佳作在惠州,写出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;在最蛮荒的海南儋州,他说“我本儋耳氏,寄生西蜀州”。他还是个美食家,具有浓重的烟火气,中国历史上有66道菜都因他而生,东坡肉、东坡鱼、东坡羹,东坡用他舌尖上的发明告诉我们,人无论身在何处,都可以认真的热爱生活。


喜爱他,因为他重情重义的处世之道。为抒发对亡妻的想念,写下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;为书写对胞弟的思念,他写下了千古名篇,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;他对政敌宽容豁达,在王安石罢相后,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;他对百姓感同身受,心系百姓冷暖,兴修水利,抗洪救灾,疏通西湖,修筑苏堤,兴建学堂,建立医院等等。


当我们合上《苏东坡传》,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词句仍在耳畔回响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,却始终以竹杖芒鞋的洒脱,笑对人生的风雨。他在贬谪中酿酒煮肉,于困境里吟诗作赋,用豁达的笔墨将苦难写成了传奇。他提醒我们,生命的从容不在于永远晴空万里,而在于拥有直面风雨的勇气与智慧。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“烟雨平生”的豁达,在各自的人生路上,走出属于自己的诗意与壮阔。


(许昌市政协委员 范军平)

(本期供稿:经济委)


主办:政协许昌市委员会

豫ICP备14019896号

电话:0374-2969708 访问量:3607953

地址: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大道1188号 电子信箱:2969800@jzxz.com

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374-2969708 举报邮箱:xczxdyh@163.com 联系人:林惠芳